当前位置:首页>政策发布及解读>政策问答

  • 四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发布时间:2018-09-25 11:10:00
  • 来源:
  • 作者:
  • 字体显示:  

  随着灵活用工的快速发展,《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作了规范和限制,灵活用工机制面临严峻挑战,传统人力资源服务业也急需转型升级。在新用工环境下,合法合规的劳务承揽服务,能给企业带来降低用人成本、有效配置资源、提高经营效益等利好。下面通过一个典型例证,来告诉你劳务承揽如何助力企业“精益生产”。 

  何谓劳务承揽?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规定,要规范非全日制、劳务承揽、劳务外包用工和企业裁员行为。正规的劳务承揽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上承揽合同的法律特征。 

  劳务承揽是企业的一种经营行为,是一种业务外包的商业模式。 

  “劳务承揽” 

  概括地说,用工单位只是间接用人,不管人,更不给劳动者“名分”;而承揽单位是实际的用人单位,直接负责劳动者的各项管理,并承担用人单位所应承担的一切风险。劳务承揽的核心是以对劳动力的精益化管理和对劳动者的劳动能力的经营,去完成承揽的业务。 

  劳务承揽是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从基础性工作走向战略性规划转变的催化剂。在这种用工模式中,企业通过将一些重复的事务性工作外包给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让大部分员工的工作化繁为简,将员工从繁重的、低层次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专注于比较重要的战略性工作。 

  劳务承揽的优势在于能有效协助、支撑、保障企业实现以下几个目标: 

  ▶ 减员增效,降低用人成本,提高经营效益和利润; 

  ▶ 提升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和流动性经营的能力; 

  ▶ 调整队伍结构,使人力资源配置更加适应行业发展转型; 

  ▶ 有效规范标准流程和控制点,提高劳动生产率; 

  ▶ 推动企业战略转型发展,创新商业模式,确保企业依法经营和持续稳定的发展。 

  红海人力集团运营的松下·万宝(广州)压缩机有限公司用工项目,就是一个典型的成功案例。 

  项目经营管理面临“四难” 

  松下·万宝(广州)压缩机有限公司属于中日合资企业,主要研发和制造不同产品的压缩机设备。由于生产计划的要求,公司过去一直以劳务派遣为主要用工模式来调整淡旺季用工需求。 

  但是,在近年来国家立法和相关政策的影响下,该企业在用工模式上开始转型,通过劳务承揽解决用工问题,将压缩机生产中的涂装线、泵体组装线、外观检查线、性能检测线用工委托给红海人力集团进行劳务承揽。 

  随着项目的经营发展,红海人力集团从开始的承揽非核心生产线劳务延伸至承揽核心生产线的劳务,从仅派驻人员到客户企业,发展到自主管理经营。当前,该项目面临着新的变革和难题,综合分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方面,存在人员责任意识、技能准备不足的问题。 

  项目管理者因工作经验不足,意识上没有充分考虑流水线作业的特点,导致在生产待工时紧张感不够,生产线发生异常状况时的应对能力差。同时,因管理者能力不足,没有对团队成员进行合理分工,导致员工独立上岗后技能提升慢、产量不达标,影响产品出货。 

  2、品质方面,存在未按标准作业、现场监督管理薄弱的现象。 

  比如,部分员工未按标准进行作业导致机种使用错误,不良品检测不出来;同时因部分员工的品质意识不足,在作业过程中责任心差,导致不良品批量流出,给公司带来损失。 

  3、成本方面,存在人员流失大,培训工时增加的问题。 

  目前由于相关工种人力资源的流动性加快,劳动者对工作有较多的选择权,导致员工心态波动大、员工流失率高。该项目相关的员工大多家里经济条件较好,部分员工不适应生产线的工作压力,离职现象多发。新员工培训工时相应增多,造成成本增加。 

  4、安全方面,存在人员安全意识差,现场管理监督不足等问题。 

  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一方面是由于很多员工对现场不熟悉,没按照公司的安全作业规程作业;另一方面由于一些员工的安全意识不足,自我保护能力差,作业时不穿戴劳保用品。 

  升级服务助力“精益生产” 

  为解决该项目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红海人力集团项目组通过建立培训机制、管理者监督体系,重新筑造管理团队;以选好人、用好人、留好人作为管理方向,搭建开放平台,革新组织架构,实现人员结构扁平化,助力企业“精益生产”;通过建立评价机制,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确保经营体制稳定。 

  首先,针对人员责任意识、技能不足的情况,项目组建立一套组织培训体系,由松下公司的管理者与项目组管理者共同参与,完善相关文书,定期培训员工,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员工对现场的了解,提高员工的责任意识。 

  同时,建立管理者监督体系,员工上岗两天后,即由管理者对员工技能进行确认,发现的问题点由责任人跟踪培训,通过建立员工技能督导体制,实现人员技能快速提升;通过增加“一带一”跟踪,提升员工责任心;通过专职班长现场管理,实现品质、生产把控的常态化;采用标准化的会议管理,包括召开品质分析会、成本分析会等,每周按计划举行以质量、设备维护、现场管理、安全操作为主题的晨会,充分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实操技能。 

  其次,以人员结构扁平化为方向,以最小人员投入获得最大收益产出为目标,建立人力成本把控体系。为此,项目组建立员工评价激励制度、组织恳谈交流活动、提高招聘入职门槛,实现员工技能培训考核以及员工技能规划明细化。 

  同时,重新梳理薪酬体系,在合理的前提下,每个工资级别中再分层次等级,扩大不同水平员工之间的收入差距,“淘劣留优”,以实现对优秀员工的挽留,建立最优化的人员结构,减少员工的流失。 

  最后,在日常的安全管理方面,通过建立安全对应小组,快速解决对应的问题,进行日日完结、周周总结,通过梳理过往生产事故案例,完善安全管理。 

  同时,为避免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事故发生,在生产中积极开展安全巡检和常规巡检,并采取相应的事故预防和控制措施,使生产过程在符合规定的条件下进行,以保证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确保安全生产。 

  自项目进行劳务承揽运营管理升级以来,效果明显 

  目前运营情况与2017年对比,劳动生产率从每人每小时34.35台增长到每人每小时35.67台。不良率从0.000012%下降到0.000010%,已超额完成与客户年初约定的目标。与2014年红海人力集团刚接手项目时对比,生产率更是增长了121%。 

  由这个项目的成功经验可以看出,合规、完善的劳务承揽,能够优化客户企业的人员配置,达到控制人工成本增幅的目标;通过加强业务技能培训,优化工艺流程,实行项目制人单合一,能够有效提升员工人均效能。 

  在现场管理过程中,红海人力集团运用自主开发的精益经营管理平台,优化业务流程,实行现场可视化管理,进一步提升人员有效工时及作业效率,从而提高客户企业的精益管理水平和生产管理效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一流的高效运作。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 )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