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概括和集中表达,共12个主题词,24个字,分三个层面:
国家: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
社会:自由 平等 公正 法治
个人:爱国 敬业 诚信 友善
2、什么是全国文明城市?
全国文明城市,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成绩显著,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较高的城市,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排头兵。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是反映城市社会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号,是目前国内城市综合类评比中的最高荣誉,也是最具价值的城市品牌。
3、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大意义
创建文明城市,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提升城市魅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建设新时代美丽幸福四平的重要途径,必将有力地促进我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和社会文明建设,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从而造福广大市民群众。
4、全国文明城市的命名机关和表彰时间分别是?
全国文明城市由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命名,每三年评选表彰一次。依据《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从提名城市中经测评产生。
5、全国文明城市的主要测评依据是什么?
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主要评判标准,使人民群众成为创建文明城市的最有力的参与者、最广大的受益者。每年11月或12月,中央文明委组成测评组,依据当年下发的《全国文明城市(地级以上)测评体系》对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进行测评。
6、全国文明城市考评方式
全国文明城市主要依据《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和《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进行测评优选,并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评价作为申报全国文明城市的前置条件,测评结果单独排序,按百分计算,得分低于85分的,不能参与全国文明城市申报,同时,该项得分按20%的比例计入全国文明城市总得分。测评方式:主要采用听取汇报、材料审核、问卷调查、网络调查、实地考察、整体观察六种方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难点是实地考察。全国文明城市实地考察方法具体有三种:一是实景(情)模拟验证,如:拨打法律服务热线,拨打维权举报电话等;二是实地调查,即进入现场查证被考察对象是否符合测评标准,如:到社区查看相关工作记录等;三是实地观察,即根据实地观察要求,在实地考察点、在一定时间内,对被考察对象进行实地观察。
7、创建文明城市对市容市貌有哪些要求?
⑴规划合理,公共建筑、雕塑、广告牌、垃圾桶等造型美观实用,与居住环境相和谐,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⑵街道整洁卫生,无乱张贴(包括牛皮癣)现象;
⑶公园、绿地、广场等公共场所气氛祥和。
8、创建文明城市对市民在公共场所道德方面有哪些要求?
⑴公共场所无乱扔杂物、随地吐痰、损坏花草树木、吵架、斗殴等不文明行为;
⑵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全面禁烟,并有明显的禁烟标识;
⑶影剧院、图书馆、纪念馆、博物馆、会场等场所安静、文明,无大声喧哗、污言秽语、嬉闹现象。
9、创建文明城市市民应具备哪些交通意识?
⑴车辆、行人各行其道;
⑵机动车让行斑马线,车辆、行人不乱穿马路、不闯红灯;
⑶自觉保持交通畅通、不人为造成交通阻塞;
⑷车辆、行人服从交警指挥;
⑸在交通站点遵守秩序,排队候车,依次上下车;
⑹禁止酒后驾车。
10、建立公共场所人际互助关系有哪些要求?
⑴公交车上为老、弱、病、残、孕及怀抱婴儿者主动让座;
⑵友善对待外来人员,耐心热情回答陌生人的问讯;
⑶公共场所主动帮助老、残、弱或其他需要帮助的人。
11、创建文明城市对市民的满意度有什么要求?
⑴群众对党政机关行政效能的满意度>90%;
⑵群众对反腐倡廉工作的满意度>90%;
⑶全民法制宣传教育的普及率≥80%;
⑷市民对政府诚信的满意度≥90%;
⑸市民对义务教育的满意度≥75%;
⑹市民对见义勇为行为的赞同与支持率≥90%;
⑺市民种绿、护绿等公益活动参与率≥70%;
⑻市民对捐献骨髓、器官等行为的认同率≥50%;
⑼市民对本市的道德模范的知晓率≥80%;
⑽市民对本地网吧行业形象的满意率≥70%;
⑾市民对公交站点布局与交通便捷的满意率≥60%;
⑿群众安全感>85%;
⒀科教、文体、法律、卫生进社区活动覆盖率>80%;
⒁家庭美德的知晓率≥80%;
⒂市民对创建工作的支持率>80%。
12、创建文明城市对窗口服务行业有哪些要求、有哪些行业?
对窗口行业进行实地考察、随机暗访,主要内容包括:服务是否文明规范,投诉机制是否便捷有效等。这些行业包括:燃气、供热、自来水、供电、公交、出租汽车、铁路、长途汽车客运站、民航机场、环卫、风景园林、物业服务、邮政、电信、银行、医疗、宾馆、旅行社、商业零售、工商、税务、110、派出所、交警等。
吉公网安备 22030202000177号
电话:0434-3267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