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市三级关于持续加强作风建设和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部署要求,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安排,市人社局局长郑旭武、副局长管恩来带领专技科人员,到市中心人民医院开展“局长走流程”调研中心人民医院专业技术人才(以下简称人才)开发使用情况,帮助人民群众解决“看大病难”“看大病远”的问题,从育才、用才、留才等方面协助、督导中心人民医院坚持用人才和高新技能解决人民群众期盼的问题,提升四平人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院长刘海峰汇报了市中心人民医院人才使用情况与存在的问题:中心人民医院现有医学博士、硕士及专业技术人员1600多人,全部都在一线为人民群众服务,医院不断推进落实人才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成效突出,住培工作成果显著,医校合作养才育才任务完成圆满,坚持以“多劳多得、优绩优酬”为原则,深化薪酬制度改革,充分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编制、高级职称岗位与人才不匹配。医院20多年来,未增加编制,导致专业技术高级职称岗位指数严重不足。受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限制,高级职称岗位比例偏低,缺口较大,聘用矛盾日益突出。至今还有2006年取得副高职称而未聘任的职工,305名具有正高级职称能力的职工,由于副高级职称未聘任,无法申报正高级职称评审,严重影响了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二是人才流失亮起了红灯。由于没有高级职称指标,医院已3年未启动高级职称的聘任工作,多名临床科室主任、副主任至今仅聘任至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职称,无法聘任到相对应的级别,无法做到职称与能力相匹配,优质人才离职现象时有发生。
听了刘海峰院长的汇报,结合平时对中心人民医院的踏查,调研组明确了“三个特殊”和“三个创新”:
一是特殊的地位要有引才的创新。市中心人民医院是我市唯一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是区域医疗技术指导中心和急危重症患者救治中心,这个地位决定了中心人民医院就是全市医疗的高地,也是医疗人才最集聚的地方,没有人才和技术作保障,一切都是空谈。中心人民医院当前一定要抓住《英城英才新政(试行)》的机遇,创新开展好引才和留才工作。《英城英才新政(试行)》是我市第一个系统化、集成化的最新的人才政策汇总,从生活保障、工作激励、创新创业三个方面对人才提出优惠政策,全面考虑人才的生活需求、工作需求、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二是特殊的任务要有用才的创新。市中心人民医院承担着四平地区及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古等省份部分区域的医疗服务和急诊急救工作。这个特殊的任务,要求中心人民医院在用才方面要创新,一方面继续抓好以“多劳多得、优绩优酬”为准则,深化薪酬制度改革,充分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医院存在高级职称岗位数与人才不匹配的问题,调研组将把问题带到局党组会上,重点研究解决,要打破传统的条条框框的做法,创新解决困扰医院用才、留才难的“瓶颈”。
三是特殊的办学要有育才的创新。中心人民医院是国家级住院医师培养基地,吉林省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中国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站,中国医科大学等6所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医院,这个特殊办学也是四平地区独一家的,希望中心人民医院利用好资源,进一步创新育才的办法,进一步提升育才效果,进一步搞好人才的传帮带,把后续医疗人才培养好,为人类的健康做出四平贡献。
吉公网安备 22030202000177号
电话:0434-3267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