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公示

  • 四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发布时间:2019-08-13 10:12:00
  • 来源:
  • 作者:董洪伟
  • 字体显示:  

 

  

  各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商务局、团委、工商联: 

  根据《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吉政发〔2018〕32号)和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商务厅、吉林省国资委、共青团吉林省委、吉林省工商联共同印发的《关于做好2019年就业见习工作的通知》(吉人社联字〔2019〕64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四平市2019年就业见习工作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四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9年7月30日 

  

四平市2019年就业见习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吉政发〔2018〕32号)和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商务厅、吉林省国资委、共青团吉林省委、吉林省工商联共同印发的《关于做好2019年就业见习工作的通知》(吉人社联字〔2019〕64号)精神,提升青年就业能力,2019年起组织我市实施国家三年百万青年见习计划,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就业的决策部署,围绕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和更充分就业的目标,把青年就业能力提升摆在突出位置,大力加强青年就业见习工作,广覆盖、优服务,为促进青年就业、成长和民生改善提供有力支撑。 

  二、目标任务 

  按照《关于做好2019年就业见习工作的通知》(吉人社联字〔2019〕64号)年度目标任务安排,自2019年至2021年,我市将每年组织600名青年参加就业见习。依据实际情况,确定年度见习目标任务,详见附件1,请各县(市)认真落实,按期完成。 

  三、见习范围 

  根据《关于做好2019年就业见习工作的通知》(吉人社联字〔2019〕64号)要求,2019年起青年见习计划对象为离校2年内未就业的中职以上高校毕业生和16-24岁失业青年。各县(市)要在每年7月初毕业生离校时同步启动信息衔接和登记摸排,及早确定见习对象。 

  四、见习基地申报 

  (一)申报条件。凡依法成立(注册)、登记的参保单位,有接收见习人员的意愿和能力;符合我市产业发展导向且具有一定发展潜力,有一定规模,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知名度;能持续提供一定数量的就业见习岗位,并且每年接收见习人员5人以上,在见习期内或见习期满后留用见习基地工作的见习人员人数达到见习人员总数20%以上并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能够按时为见习人员打卡发放部分生活补助(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60%),并能为见习人员缴纳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提供的见习岗位应符合青年实践能力提升需要,具有一定知识、技术、技能含量和业务内容,具备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保护措施和劳动安全卫生条件,自觉遵守就业见习有关规定的企事业单位、各种社会组织均可以申请成立见习基地。 

  (二)申报材料。凡具备申报条件的各类企事业单位,需向本级人才中心申报设立见习基地的申请。需提供以下材料:单位营业执照(法人证书)原件、复印件;见习岗位、人数需求等信息;填写《吉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申请表》;申报单位可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http://hrss.siping.gov.cn/)下载各项申报表。 

  (三)见习基地认定。四平市各级人才中心接到各类企事业单位申请后,需要联合当地财政、社保等部门对申请单位进行评审,对通过评审的申请单位签订《吉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协议书》,并报市人才服务中心备案。 

  (四)申报时间。2019年7月1日-2019年9月30日 

  五、见习人员对接 

  各级人才服务中心需通过高校毕业生实名制系统和失业人员登记系统,摸排符合见习资格且有见习意愿的人员,有针对性开展见习服务,举办全市就业见习对接会,开展见习岗位双向选择洽谈活动。见习基地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将就业见习作为托底安置措施,通过接受个人报名申请、推荐以及见习对接会等渠道,积极组织见习人员上岗,优先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城乡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青年,以及缺乏工作经历的青年参加就业见习。 

  六、见习人员管理及申报材料 

  见习人员按照全省统一标准与见习单位签订《吉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协议书》(一式三份,本人、见习单位、人才中心各执一份)。见习人员到岗见习后要认真履行《就业见习协议书》相关约定,遵守见习单位规章制度,不得擅自脱岗,确保见习工作规范开展。见习人员在见习期间接受见习单位日常管理及见习工作岗位安置,各县(市)人才服务中心需不定期对见习人员在岗情况进行抽查,对未按照见习规范要求的见习人员将取消见习资格、停发见习人员生活补贴。 

  离校2年内未就业中职以上毕业生申请就业见习时,需提供毕业证、报到证、身份证、就业创业证等原件及复印件。16-24岁失业青年申请就业见习时,需提供身份证、就业创业证等原件及复印件。 

  七、政策保障 

  见习期最长不超过12个月,最短不低于3个月,见习人员生活补贴,由见习基地按月支付,见习基地可根据相关规定,按季向本级人才中心申请政策性就业见习补贴。其中:离校2年内未就业中职以上毕业生就业见习人员生活补贴标准为见习基地所在地财政部门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16-24岁失业青年就业见习人员生活补贴标准为见习基地所在地财政部门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60%支付。对见习期满留用率达到50%以上,与留用人员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为其缴纳社会保险的见习单位,每留用1人给予2000元带教补贴。 

  八、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按照《关于做好2019年就业见习工作的通知》(吉人社联字〔2019〕64号)要求,各县(市)要充分认识做好青年就业见习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高效推进见习工作。要将青年见习计划纳入当地就业工作整体安排,市人社局将把见习指标完成年度情况,纳入绩效考核范围。人社部门要加强见习工作统筹协调,做好见习信息发布和见习管理等工作。财政部门要加大就业补助资金支持力度,保障见习政策落实。商务部门要指导开发区集中推荐一批优质见习单位。共青团要丰富青年见习实践活动,将符合条件的人员纳入青年见习计划。工商联要推荐一批经营稳定、信誉良好的民营企业作为见习基地。 

  (二)加强见习管理。各县(市)要加强见习全程指导管理,确保见习活动规范有序。要指导见习单位与见习人员签订见习协议,明确见习期限、岗位职责、见习待遇、见习计划安排、双方权利义务、解除终止协议条件等。指导见习单位及时记载见习人员经历、承担任务、见习成果等,出具相关见习证明材料,评估见习成效。加强对见习人员管理,妥善处理见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依法维护见习人员合法权益。在组织见习过程中要建立见习实名台账,详细登记人员信息、技能水平、见习需求,主动梳理打包本地见习单位名单、岗位清单、见习政策和服务机构联络方式等信息,提供有针对性的见习服务。 

  (三)加大宣传。各县(市)要大力宣传见习计划和政策措施,运用各种手段向见习对象精准推送,并向社会广泛发布。公共就业服务部门要根据见习对象学历专业特点和见习单位需求,组织见习岗位推荐、双向选择洽谈活动,并将政策咨询、见习指导贯穿其中,提升见习匹配效率。加强就业见习示范基地建设,选树一批岗位质量高、吸纳人员多、见习成效好的单位典型,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四)落实责任目标。各县(市)要按照《四平市青年见习计划年度目标任务安排》(见附件1),结合实际指定部门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落实本地见习任务,做实实名管理信息,明确见习进度,细化工作措施和工作要求,推动任务按期完成。简化优化见习政策经办流程,加强部门间信息比对和监督检查,防止补贴资金骗取、挪用、虚报、冒领等行为。 

  各县(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自2019年一季度起,每季度填报《三年百万青年见习计划工作情况汇总表》(见附件2),于下季度5个工作日前报四平市人才服务中心,并于每年年底报送当年见习计划实施情况报告。 

  九、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董洪伟    0434-3217722 

  齐思源    0434-3217722 

  附件:1. 四平市青年见习计划年度目标任务安排 

        2.三年百万青年见习计划工作情况汇总表 

         3.见习基地各项申报表

 

 

  

  • [纠错]